石頭做紙撕不破 彩色棉花很環保
——中科院教授陳賀能在廣州暢談科技妙用
你知道利用技術可以種植彩色棉花嗎?石頭做的紙你見過沒?10月16日下午,由廣州市科協和廣州市教育局主辦,廣州市青少年科技中心承辦的“院士專家校園行”走進天河區龍口西小學瑞安校區,中科院教授、科學家陳賀能為該校五年級學生講述科技在生活中的妙用。陳教授不僅用圖片、視頻生動展示發明創造對人們生活帶來的改變,更帶來科技產品,激發學生們探究科技世界的熱情。
科技改變的生活
“同學們,你們知道鞋子上的尼龍搭扣是怎么發明出來的嗎?”講座一開始,陳賀能深入淺出拋出與生活相關的科技問題,引發同學思考。在一些學生都以為尼龍搭扣是粘貼技術時,陳賀能用放大圖片細節揭開謎底,“魔術貼”原來由密密麻麻的小鉤組成。
那科學家是從什么東西身上獲得靈感從而發明“魔術貼”的呢?陳賀能現場播放一段視頻,一只小狗路過牛蒡草地,身上粘上了牛蒡草,放大鏡一看,就會發現上面有許多小鉤子,它們會鉤住過路人的衣服或褲子??茖W家的靈感就來自牛蒡草的鉤子。
現代人們的衣食住行有很多都蘊藏著科學家的研發成果。緊接著,陳賀能再介紹與生活貼近的穿,現在服裝廠染衣服容易造成污染。如今,科學家正利用基因轉導、雜交的工程技術嘗試培育“彩色棉花”,希望以此祛除漂染這個污染環境的殺手。
講完“衣”后,陳賀能意猶未盡,繼續講起了與生活息息相關的“住”。“原來我們的祖先是住在山洞里,后來住在草屋里,接著有了用磚頭搭建的房屋,房子的高度也越來越高,出現了許多上百層的摩天大樓,”陳賀能用視頻展示,在不久的將來將出現會旋轉的摩天大樓,一個利用新型材料做成的大圓軸,控制著整座大廈圍著軸緩慢旋轉,這樣每一層能依據用戶指令慢慢旋轉,看到不一樣的風景,而且未來的各種造型各異的房子可以通過一種叫3D打印機的設備“打印”出來。
科技研究想像力很重要
在講座中,陳賀能從雜交水稻到彩色棉花的發明,從撕不破的石頭紙到會轉動的房子再到3D打印蓋房,詳細介紹了科學在人們衣、食、住、行、用中的種種妙用。
除了圖片和視頻外,陳賀能更是帶來了與生活相關的科技產品,讓學生近距離接觸。他從新疆帶回來的一盒棕色棉花,讓學生傳遞觀察。他帶來一張石頭做的紙,科學家為了環保發明了用石頭做的紙來取代傳統的伐木造紙,這種石頭紙有幾大優點:耐撕、耐折、不怕水,紙質高、成本低,而且環保。幾位同學輪番上場親身體驗這張石頭紙的確不易撕破。
陳賀能教授表示,科學家的靈感一般都來自于生活,仔細觀察才能有所發現。他還強調,想像力也十分重要。如科學家觀察蜘蛛吐絲,得來靈感,發明吐水泥蓋房的機器,建房效率大大提高。他鼓勵學生要學會仔細觀察,保持好奇心,未來一定會擁有自己的創新。
來源:南方都市報